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迅速、更全面、更准确地融入教学,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等讲活讲透讲生动,11月27日,按照校党委的工作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备课会。

姚修杰老师首先对十九届四中全会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个人教学经验,研讨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并表示思政课应坚持老师主体性与学生主导性相统一,遵循“育人—教书—育人”的教学过程,采用“抽象—具体—抽象”的实践路径,用扎实的学识以及真心的对学生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从畏敬转变成敬畏。

王俊桥老师以《十九届四中全会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为题,以革命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为例,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以及革命文化融入纲要课的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指出“纲要”课为研究革命文化提供了历史载体,革命文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实践历程的精神凝结。王老师以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为切入点,充分挖掘革命文化元素,积极探索革命乐观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中国革命新道路辩证法启示的融合路径。

杨凡老师通过古今中外的制度探索和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实践,论证了治平中国的中国之制。杨老师梳理了近代中国的制度求索与实践,西方现代制度缘起与困境,治平中国的制度哲学,他指出,情理为根、道义为本是治国理政的家国情怀;不舍一人,当下实现了共产主义的人人平等;青出于蓝,革故鼎新了熔旧铸新的制度改造;勇于实践、敢于创造构建了中国特色制度形体;人民公仆、使命担当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格修养。杨老师授课学理性强,论证了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晋利珍老师遵循“专题化设计+问题链导向+参与式互动”的“三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式专题教学模式,以《中国减贫奇迹,彰显中国制度优势》为专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晋老师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扶贫理念和实践、坚持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效,以及精准扶贫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六个问题的阐释,回应学生思想困惑,澄清模糊认识;翻转课堂的设计,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备课会后,各教研室老师们还就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与各自授课相结合,如何带领学生们共同学习研讨,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老师们纷纷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加强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的把握,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清楚制度建设与理论发展的关系、制度建设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澳门新京ww6692am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观念,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制度自信,推动全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