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2018年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立项名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8所(以下简称“518所”)牵头申报的“面向卫星大部组件装配的机器人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批准。这是该所在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生产制造近20套/件星上产品之后的又一“大动作”。
随着卫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导航定位、气象监测、通信互联、军事侦察等过程中都离不开卫星发挥的重要作用。卫星设计制造水平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战略性产业。
卫星总装作为卫星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其服役寿命和性能。该项目负责人杨勇告诉记者,在澳门新京ww6692am国航天器装配过程中,一些部件形态复杂,体积庞大,装配空间狭小,普通装配机器人难以实现这种“特种操作”,需要研发专门针对航天器装配的智能机器人,以实现在轻量化、精度、自由调整姿态等方面的要求。
面向卫星大部组件装配对高效能机器人制造系统装备的重大需求,该项目研究在非结构装配环境下,卫星大部组件对接装配机器人系统单元研制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这对于该所实现航天器复杂结构快速、精确、稳定的自动化装配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联合了澳门新京ww6692am、天津大学、天津辰星自动化和天津扬天科技等7家天津本地的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研究和应用的重点高校和企业,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方式,从机器人化装备、机器人关键技术和机器人系统集成三个层面共同开展面向卫星装配应用的机器人研发和系统集成研究工作,将形成满足卫星大部组件装配的机器人装备和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据介绍,该项目的研发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对天津市“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集合了天津自主品牌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可带动天津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打破本地产业“孤岛”,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模式,进而把天津打造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新高地。(津云新闻记者段玮)